对信息图进行分类是信息图设计和应用的重要基础。合理的分类体系可以:
- 指导设计创作:帮助设计师根据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
- 优化推荐算法:为用户推荐最匹配其内容需求的模板
- 提升数据抽取效率:不同结构类型对应不同的数据组织方式
- 建立知识体系:形成系统化的信息图理论框架
业界分类方式概览
在信息图领域,国内外研究者和平台对信息图有着不同的分类方式。通过对主流信息图平台(Piktochart、Venngage、Visme 等)和学术研究的调研发现,常见的分类类型包括:
| 分类类型 | 出现频率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
| 时间线(Timeline) | ⭐⭐⭐⭐⭐ | 展示时间顺序或历史进程 |
| 列表型(List) | ⭐⭐⭐⭐⭐ | 并列展示多个信息项 |
| 对比型(Comparison) | ⭐⭐⭐⭐⭐ | 对比两个或多个对象 |
| 流程型(Process) | ⭐⭐⭐⭐ | 展示步骤或流程 |
| 统计型(Statistical) | ⭐⭐⭐⭐ | 以图表形式展示数据 |
| 地理型(Geographic/Map) | ⭐⭐⭐⭐ | 基于地理位置展示信息 |
| 层级型(Hierarchical) | ⭐⭐⭐ | 展示层级或树状结构 |
| 交互式(Interactive) | ⭐⭐ | 支持用户交互操作 |
现有分类体系的问题
尽管业界已有多种分类方式,但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:
- 分类维度混乱:有的按结构形式(时间线、地图),有的按内容用途(简历、How-to),有的按技术属性(交互式、动画型),缺乏统一标准
- 类别重叠与歧义:如”流程型”、“流程图”、“步骤型”概念相近;“地图”、“地理型”、“位置型”边界不清
- 粒度不一致:“信息型”过于宽泛,几乎囊括所有图;“解剖型”又过于狭窄
- 混淆展示与内容:将展示技术(交互、动画)与内容结构混为一谈
AntV 信息图分类
基于上述问题,AntV 采用了按结构形式分类的方式,这种分类方法更适合视觉设计、信息图推荐、数据抽取等实际应用场景。
分类体系
| 类型 | 示意 | 核心特征 | 典型视觉元素 | 适用场景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列表结构 List | 信息项并列排布,无明显方向性或层级关系 | • 数字标号(1、2、3…) • 圆点符号 • 方块图标 • 卡片式布局 | • 要点型(关键要点总结) • 清单型(待办事项、检查清单) • 汇总型(信息汇总、知识整理) • 展示型(产品特性、服务介绍) • 排名型(榜单、排行) | |
| 对比结构 Comparison | 明确的二元或多元对比布局 | • 左右分栏布局 • VS 标识 • 对照表格 • 镜像对称布局 | • 二元对比(优缺点、新旧版本、AB 方案) • 多元对比(多个产品/服务/方案的横向比较) • 矩阵对比(四象限图、九宫格分析) | |
| 顺序结构 Sequential | 具有明确方向性和顺序性的信息流,顺序不可随意调换 | • 箭头连接 • 流程连接线 • 时间轴 • 路径引导 | • 直线型(操作步骤、制作流程) • 循环型(生命周期、闭环流程) • 时间型(历史事件、项目里程碑) • 因果型(原因-过程-结果) | |
| 层级结构 Hierarchical | 树状、嵌套或明显的主次关系布局 | • 分支连线 • 大小层级 • 嵌套框架 • 缩进布局 | • 组织型(公司架构、管理层级) • 分类型(知识体系、目录结构、分类树) • 树状(决策树、思维导图) • 从属型(总分关系、包含关系) | |
| 关系结构 Relational | 展示元素间的连接、依赖或相互作用关系 | • 双向箭头 • 网状连线 • 节点圆圈 • 关系连接器 | • 流程型(工作流、数据流、信息流) • 网络型(人际关系、社交网络) • 概念型(思维导图、知识图谱) • 交互型(系统架构、组件依赖) | |
| 地理结构 Geographical | 基于地理空间或物理位置的信息组织 | • 地图轮廓 • 位置标记(图钉) • 区域分块 • 坐标系统 | • 地图型(世界地图、国家地图、城市地图) • 路线型(旅行路线、运输路径) • 区域型(行政区域、销售区域) • 定位型(设施分布、门店位置、建筑平面图) | |
| 统计图 Statistical | 以标准图表形式展示定量数据关系 | • 坐标轴 • 数据条 • 百分比环 • 统计符号 | • 柱状图 • 折线图 • 饼图 • 散点图 • 雷达图 |
如何判断信息图的分类
在实际应用中,同一个视觉框架的模板,填入不同内容后可能属于不同结构类型。掌握正确的判断方法,可以帮助你准确识别和选择信息图类型。
判断流程
第一步:识别核心视觉特征
按以下优先级顺序依次判断,一旦匹配即可确定分类:
1. 有地图/空间元素? → 地理结构 ↓ 2. 有标准图表(坐标轴、数据条等)? → 统计图 ↓ 3. 有明确对比布局(左右分栏、VS等)? → 对比结构 ↓ 4. 有明显层级/树状结构? → 层级结构 ↓ 5. 有网络/循环连接? → 关系结构 ↓ 6. 有方向性流程(箭头、连接线)? → 顺序结构 ↓ 7. 其他情况 → 列表结构(默认类别)
第二步:应用核心原则
结构为主,语义为辅
- 优先看模板的结构意图:视觉元素如何引导用户组织信息
- 再结合设计者的预期用途:模板的典型应用场景
💡 示例:一个有编号的卡片布局,如果没有箭头或连接线,应归为”列表结构”而非”顺序结构”,因为其结构意图是并列展示,而非强调顺序关系。
常见混淆点辨析
1. 列表结构 vs 顺序结构
这是最容易混淆的两种类型,关键判断标准:
| 对比维度 | 列表结构 | 顺序结构 |
|---|---|---|
| 编号 | 可以有编号(1、2、3…) | 通常有编号或步骤标识 |
| 连接元素 | ❌ 没有箭头或连接线 | ✅ 有箭头、连接线、时间轴 |
| 顺序性 | 可随意调整顺序 | 顺序不可随意调换 |
| 语义关系 | 信息项地位平等 | 信息项有先后逻辑关系 |
判断口诀:有编号 ≠ 顺序结构,关键看连接!
实例对比:
- ✅ 列表结构:「产品的 5 大特性」(有编号,无连接线,可任意调整顺序)
- ✅ 顺序结构:「用户注册的 5 个步骤」(有编号,有箭头连接,必须按顺序执行)
2. 顺序结构 vs 关系结构
| 对比维度 | 顺序结构 | 关系结构 |
|---|---|---|
| 流向 | 单向线性流动 | 可双向或多向连接 |
| 起点终点 | 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 | 可以有多个起点和终点 |
| 强调重点 | 强调前后推进关系 | 强调关系网络 |
| 典型场景 | 流程、时间线、步骤 | 工作流、系统架构、知识图谱 |
实例对比:
- ✅ 顺序结构:「产品开发流程」(需求 → 设计 → 开发 → 测试 → 上线)
- ✅ 关系结构:「产品团队协作图」(各角色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依赖和沟通关系)
3. 层级结构 vs 关系结构
| 对比维度 | 层级结构 | 关系结构 |
|---|---|---|
| 组织形式 | 树状、自上而下 | 网状、多向连接 |
| 关系类型 | 主从关系、包含关系 | 平等关系、相互作用 |
| 视觉呈现 | 明显的层级大小差异 | 节点大小相对平等 |
特殊情况处理
多特征共存
当一个信息图同时具备多种结构特征时:
- 按优先级选择主分类:参考判断流程中的优先级顺序
- 添加次要分类:基于设计的语义倾向补充分类
- 使用标签系统:标识该模板可适配的多种结构类型
示例:一个四象限图可能既有「对比结构」特征(四个象限对比),又有「关系结构」特征(象限间的关系)。此时应以最明显的「对比结构」为主分类,「关系结构」为次要分类。
特征不明显
当视觉特征不够明显、难以判断时:
- 默认归类:归入”列表结构”作为默认类别
- 询问设计意图:咨询设计者的预期用途
- 观察使用场景:看实际使用时最常填入什么类型的内容
一致性原则
- 相似模板归类一致:视觉结构相似的模板必须归入同一类别
- 系列模板保持统一:同一系列的不同变体应保持主分类一致
- 避免主观随意:基于客观的视觉特征判断,而非个人偏好
分类的实际应用
设计指导
根据内容类型快速定位合适的结构形式,提高设计效率。
模板推荐
基于用户的内容需求,推荐最匹配的信息图模板。
数据映射
不同结构类型对应不同的数据组织方式,便于自动化数据填充和生成。
智能优化
通过用户使用数据和反馈,持续优化分类体系和推荐算法。
小结
AntV 的信息图分类体系以结构形式为核心维度,建立了清晰、实用的分类标准。这套体系:
- ✅ 维度统一:专注于结构形式这一单一维度
- ✅ 边界清晰:通过优先级判断减少分类歧义
- ✅ 实用性强:直接服务于设计、推荐、数据抽取等应用场景
- ✅ 可扩展:支持多重分类和标签体系,适应复杂场景
通过理解这套分类体系,你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和使用信息图模板,创作出结构清晰、表达准确的信息图作品。